木鱼简介 乐器名称:木鱼(Wood Block或Two Tone Block)
结构组成:多用桑木或椿木制作,体高约5至15厘米,中空。演奏时用小木槌敲击发声。
乐器特色:属于体鸣乐器族。发音清脆、响亮,节奏感强。木鱼为历史较为久远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器,源于佛教,最早用于佛教“梵呗”(一种佛教歌曲)的伴奏。后来传入民间。
其他:为中国民族乐队中必备的打击乐器,通常成套使用(现行的成套木鱼为大小不等、音高不同的一组木鱼)。
历史 木鱼,蒙古、纳西、藏、汉等各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佛教寺院和民间乐队中。 历史久远,木鱼很早就随佛教传入我国,一直在寺院中应用,为佛教法器,用于聚集僧众和诵经之中。
僧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在汉朝时期,皇帝派慈光大师和两个僧徒去西天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在取经归途中,乘船渡海之时,突然风浪大作,一条恶鱼张着大口朝船扑来,船头上的经书被大鱼一口吞掉,两僧徒跃身入海与大鱼搏斗,杀死了大鱼并将它拖上船头。刹时间,风平浪静,阳光灿烂,大鱼身躯化为污水流入大海,只剩下鱼头摆在船头上。慈光师徒带着大鱼头返回佛寺,为了讨还经卷,每天敲打大鱼头口念“阿弥陀佛 ……”。日复一日,大鱼头被敲得粉碎,后来只好照着大鱼头的模样做了个木头的,天天敲打。就这样,敲木鱼诵经成了佛家的习惯。
结构 木鱼因外形像鱼头而得名。木鱼呈团鱼形,腹部中空,头部正中开口,尾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背部(敲击部位)呈斜坡形,两侧三角形,底部椭圆;木制棰,棰头橄榄形。木鱼大多用桑木、椿木或檀木、红木雕刻制成。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小的音高,大的音低。往往是大小木鱼成对使用。木鱼发音短促、悦耳,经常在活泼、跳跃的歌(乐)曲中使用,模仿马蹄声效果逼真。
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寺庙中使用的大型木鱼,正面圆径约40厘米,最大的达85厘米以上。
小型木鱼圆径仅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绕莲”(绕佛堂)时应用。经常使用的中型木鱼有五种,圆径7—16厘米。多用桑或椿木制作。在民族乐队中,备有音高不同、数量不等的成套木鱼,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组合,常用于轻快活泼的乐曲中,有时可独奏简短的乐句,或用来模仿马蹄声的音响效果。木鱼是广东地区曲艺“木鱼歌”的击节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