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布尔简介 弹布尔,维吾尔族古老的弹弦乐器。为阿拉伯乐器tanbūr的一种。相传在十五世纪民间就已有演奏此乐器的民间艺人了。汉文史籍中,有“丹不尔”、“弹拨尔”和“丹布尔”等译名。琴身木制,音箱较小,成瓢形。琴身修长,以丝弦缠成16至20余品位。有钢丝弦五根,内二弦与外二弦调成同音,与中弦成五度关系。音域宽广,音色清脆,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种乐器的声音纯净,音量较大,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演奏时,将琴体斜放于右腿,音箱靠近腹部,左手扶琴按弦,右手执拨子弹奏,是“麦昔若普”和演奏《十二木卡姆》主要乐器之一。
历史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它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清亮、柔美,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和田、库车、乌鲁木齐、伊犁和鄯善等地。
弹布尔的历史较为悠久,相传14、15世纪时,民间已有演奏弹布尔的著名艺人。清代列入廓尔喀乐。这种乐器最初流行于南疆,1854年载于《艺人简史》一书中。18世纪末传到北疆和东疆。如今已成为天山南北广大维吾尔族和乌孜别克族人民喜爱的弹弦乐器之一。
20世纪60年代,乌鲁木齐市依堤伯克乐器厂改革制成中音弹布尔。琴身全长缩短为110厘米。琴杆用桑木制作。共鸣箱背板用九块有美丽花纹的核桃木薄板拼合而成。指板上嵌有29个塑料音品。张五条琴弦(也有设六弦的,每组各两弦),主奏弦用31号细钢丝为弦,共鸣弦用29号钢丝弦,有时五条弦都用30号或28号钢丝弦。这种弹布尔,还将原来面板上的音品,改嵌在延伸下来的指板上,并在共鸣箱上增设垫板,弹奏时右手腕部不再接触面板,使发音清晰、音量增大。长期以来,专业音乐团体都采用这种中音弹布尔,将它用于独奏或器乐合奏中,与它配套使用的,还有一种琴身较短的高音弹布尔。
结构 新疆弹布尔为弹拨弦乐器,木制琴身,共鸣体呈瓢形,在细长的琴杆上面缠丝弦以分隔音位,五根钢丝弦,内二弦和外弦调成同音与中音成五度关系。新疆弹布尔用整块薄平木板做面,上面有一对眉状音孔。弹奏的时候,先用钢丝弯成尖形拨子卡在手指甲缝中固定,或弹或拨,弹拨交替,其声铿锵、悦耳,十分独特。新疆弹布尔常用作独奏乐器,在家庆宴乐中与热瓦甫、手鼓等乐器组合,为歌舞伴奏。弹布尔是许多新疆人的家庆活动中都少不了的一种乐器。
弹布尔外形像一个安了长柄的葫芦水瓢,用桑木、核桃木制作,共鸣箱呈半梨形,蒙以桐木或白松薄板为面。琴杆较细而长,以丝弦缠成16至20余品位。琴头呈方柱形,平顶无饰,不设弦槽,张5条钢丝弦,内二弦与外二弦调成同音,与中弦成五度关系。其音域宽广,音色清亮、柔美,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弹布尔因流传地域的不同而有南、北疆之分。南疆弹布尔是高音乐器,全长130厘米,音色清亮、柔美;北疆弹布尔,经民间艺人改革已成为中音乐器,全长147厘米,音色明亮、浑厚。
名曲 弹布尔擅长演奏热情奔放、节奏鲜明的民间音乐,曲目十分丰富,主要为《乌扎勒》、《奥夏克》和《木夏乌热克》等《十二木卡姆》中的曲调。较著名的独奏曲有《艾介姆》、《林派特》、《三只雁子》、《沙巴》、《祖国是花园》和《给母亲的歌》等。